今年以来,聊城高新区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探索实施两项创新,全力推进实现“质、量”倍增。
机制创新。高新区成立4个产业专班,统筹5个招商队、10个园区招商小队,组建招商联盟,招商队伍近百人。专班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联盟开展专业化、精准化产业招引,主攻“四新”“十强”等产业,大力引进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领先的高端优质项目。
模式创新。高新区不断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招引模式,重点开展以商引商、上门招商,探索尝试园区招商、委托招商和基金招商等模式,实施双招双引提升大作战,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千寻未来人工智能数字化加工厂项目顺利签约,凤芯微电子科技(聊城)有限公司项目落地,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环保科技城产业园等基本成型……高新区强化精准招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主攻方向,精准对接化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搞好优势特色产业对接。一波波双招双引攻势,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入驻高新区,也吸引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落户高新区。
招商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3月17日,聊城(北京)科技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高新区开创了山东“飞地招商”的先河。在山东各地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新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通过“飞地”平台,推行“孵化在外地、产业在聊城,研发在外地、生产在聊城”两地协同创新模式。
节约资金900多万元,每个建设项目平均压缩落地时间30天——这组数据,是量子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从整体区域评估工作中尝到的“甜头”。
高新区为产业园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8项区域评估项目,评估成果让新入园的企业免费共享。“新引进的项目实行承诺制,不再单独进行评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量子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部经理侯彬说。
高新区一手抓招商,一手抓项目落地。实行入区项目量化评分和项目研讨会制度,开展“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均投资强度”“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创新“招、落”一体机制,大力推进“百万工程”,提高产业园区空间综合承载能力。目前,高新区已交付使用标准厂房46万平方米,洽谈项目52个,入园项目30个,总投资56.3亿元。今年以来,高新区新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28.7亿元。(刘北)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