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无法替代报告文学
现代快报读品: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非虚构是对报告文学的某种替代。但换一个角度,也正是因为近年来非虚构的兴起,报告文学也被给予了更多关注。你怎么看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张茂龙:" 非虚构 " 这个提法是带有学术性的,是在纯文学的视野下提出的,在非虚构视野下探讨报告文学,可能是想让报告文学离文学更近一点。报告文学和非虚构不能完全混为一谈。所谓的非虚构文学,其实带有更多虚构的成分;而报告文学可以刻画、塑造,但不能虚构。非虚构是介于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的,它无法替代报告文学。在当下这个时代,我认为报告文学不但会很长久,而且会越来越旺盛,因为社会需要它,时代需要它,人民需要它。
现代快报读品:大众对报告文学容易存有一种偏见,以为就是讴歌和颂扬,你怎么看?
张茂龙:这个不怪读者。报告文学有时候会被一些急功近利的和好大喜功的人利用,他们所谓的 " 报告文学 " 实际上是 " 吹捧文学 "" 广告文学 ",很多人会出高价让人写 " 报告文学 "。现在每年有大量的报告文学出现,也会开很多研讨会,有的会开完了,这个书就被放到仓库里,没有人读。我认为书是有生命的,读者在读,这部书才有生命,才有价值。
现代快报 读品:我看到一种评价,说报告文学塑造人物是不容易的,就像走钢丝一样,其实很难拿捏。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心得?
张茂龙: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存在于生活本身之中,存在于人物的故事之中。很多人写人物很虚、很飘,因为他没有完全理解。写人物要认识到他的价值到底呈现在哪里,还有表达的准确性。我坚决反对那种随意的吹捧和拔高,要真这样这个人物就死掉了。你要挖掘他身上普通的、平凡的,但却是最美好、最伟大的那些东西。
现代快报读品:你觉得对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茂龙:一个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家身上,是有使命感的。良心和正直是一个报告文学家必须具备的,否则他的作品不会有力量。
现代快报读品:下一步有什么创作计划?
张茂龙:有一个题材是想了很久的,现在国家也在关注,就是教育这块,不是课本教育,而是更宽泛意义上的教育。我一直在想,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市场经济发展了经济,但确实对人的三观冲击很大。一个社会如果以金钱、权力为价值取向的话,这个社会的发展一定是畸形的,一定无法长远发展。现在的少男少女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受环境影响很大,这方面的悲剧很多,我收集了很多素材,采访量也很大,我正在着手准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