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国的房价在2000元左右,2020年已经突破万元。房价上涨之后地价也要跟着涨。更重要的是,高房价带来高房租,房贷和房租给老百姓增加了负债压力,居民的消费能力被高房价削弱,而实体经济正是需要居民的消费能力来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更加需要支持,2020年我国遭遇到了特殊事件,银行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以优惠利率给实体行业贷款,不少经营贷款利息甚至要低于房贷利率。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0年末,银行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增加2.27万亿元。
经营贷款余额上升,如果都能够进入到实体行业当然是好的。但是在增加的2.27万亿元经营贷中,不少经营贷悄然流入楼市。
2021年年初,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启楼市调控,包括对经营贷等违规进入楼市的行为强化监管。
北上广严控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压楼市虚火
首先是1月21号上海发布沪十条,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
1月30号,北京银保监局提出,要求银行严查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经营贷是否合规。2月1号,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组织中介签署承诺书,其中内容就包括,不得协助客户参与经营贷等违法行动。
2月8号,深圳发布二手房成交参考价。相比市场价,二手房成交参考价大多打折了。而用于贷款抵押的房产也属于二手房的范围,如果银行普遍采用二手房指导价执行,那么经营贷的贷款实际额度会比以前有所下降。
2月9号,广东银保监局查处了多家银行涉嫌违规的行为,其中就包括经营贷、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60次。调控方式上,从一线城市到包括杭州、合肥等多个热点城市,除了从限购、限售等方面施压之外,对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假离婚的现象也开展围追堵截,还强调金融审慎管理,表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精准调控态度。
今年初的楼市升温,离不开资金和消费者预期的驱动。货币宽松之下资金进入楼市,一线城市的房产更多承载了资金避险的需求,在潜在购房者需求释放的情况下,房价更容易反弹。
市场升温加快了购房者入市的节奏,也让一些企业主钻了政策的空子,先全款买房,再用经营贷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进而导致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价格涨幅过大。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1月,二手房方面,深圳价格涨幅居70城首位,同比涨幅达到15.3%,广州、上海分别同比涨幅8.7%,7.6%。
如果大部分人都买得起房,房价上涨是可以的,房地产业要繁荣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与其他行业一起繁荣,百花齐放才是春。一花独放、百花凋谢,这是不健康的市场。
房价涨幅如此之高,那么收入涨幅怎么样呢?
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同比增长3.5%。
和大城市的房价涨幅相比,收入的涨幅可以说是缓慢了,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的就是房价收入比继续扩大。2020年深圳、三亚、上海、厦门这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20了,远远超过国际上房价收入比3~6的合理区间,如果房价继续涨下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
高房价制约了老百姓的消费,更制约了年轻一代的创新动力,如果炒房成为他们唯一的赚钱来源,赚到的钱就算“拐个弯”也要进入楼市,那些小微企业会认为炒房比办企业效益好,实体经济就会萎缩,平民百姓的财富收入也会被稀释,这种模式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说,股、债、汇、房是国家金融命脉,其中最薄弱的是房地产。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要做好潮水退却的准备。
除了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地产泡沫的重要指标之外,租售比、供需情况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国际通行的房屋租售比指标是1比200~1比300之间。根据诸葛找房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重点50城中,5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租售比是1比611,大部分城市的房子很难以租养贷。
以三亚1比864的租售比为例,如果一个小区房价3万元一平,出租出去后,每平方的租金只有34.72元。一套100平方的房子,每个月收租3472元。如果买下来、首付三成、利率5.88%、贷款30年,每个月要还房贷12429元。这种房价情况下,即使出租30年也收不回购房成本。
虽然不少城市的租售比已经偏离了正常区间,但在这么多年房价整体上涨的趋势下,开发商觉得房子盖了就能赚钱、不愁卖,不少买房人也觉得房子还能涨价,所以不少人还是对买房孜孜以求。
殊不知房子已经供过于求了,央行数据显示,96%的城镇家庭有房,户均1.5套。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平方米。
根据易居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2020年百城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58213万平方米,成交量54585万平方米,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从2018年到2020年,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呈现明显的库存走高态势,去化压力增加。
房价严重虚高,缺乏人口和产业支撑的地方,房价泡沫早晚有一天会破灭。
如果房价涨幅偏离了正常区间,房价上涨幅度继续快于收入上涨幅度,会让后来的购房者房贷压力越来越大,债务压力之下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消费,还会冲击一些做实业者“勤劳致富”的价值观。
和以往限购、限贷等措施相比,如今严查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调控方式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精准,表现出坚决打击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的态度,该严惩的严惩。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