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餐券,到后来的刷卡、记账,我们外科术后请带教的年轻医生吃饭的传统没有变过。”1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程才向记者介绍道。3天前,他在个人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请带教的学生吃饭的日常,出乎意料地火了。
希望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让他们专心学习和工作
在同济医院手术室食堂里,有一本手工账本。账本的第29页上方,标明“程才”,下方密密麻麻地记录了程才的学生从去年12月至今,在食堂进餐后的日期和金额。每隔2—3个月,程才就到食堂结算一次费用,支付后他在账本上写下时间和金额。
记者看到,从去年8月3日到今年10月28日,程才已经签字支出了11040.2元餐费。最近的一笔记账是12月3日。
程才介绍,自2010年他入职同济医院以来,只要是他的学生在手术后到食堂吃饭,他都主动来买单。目前程才带教着六七位年轻医生,每月请他们吃饭的花费在1000元左右。“有时夜间手术食堂没有饭,也是程教授点外卖请大家吃。”程才正在带教的研究生冯异说。
在程才看来,请学生们吃饭是极其普通的一件小事。“外科医生要值夜班、做手术,有时还有急诊,吃饭都不定时。请他们吃饭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尊重。”程才说。
他还表示,年轻医生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收入普遍不高,希望自己力所能及地帮他们减轻一些负担,让他们能够专心学习和工作。在感受到来自别人的温暖的同时,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们的病人。
“我只是从老师那传承了这份温暖”
谈及请学生们吃饭的初衷,程才表示,自己也是从老师——同济医院胸心外科的老主任潘铁成那里传承了这份温暖。他回忆道,2000年自己刚进临床时,每次做完手术,护士长就会给老师发几张餐券,老师就会留给一起上手术台的几位年轻医生,自己则回家吃。
“我当时读研究生时一个月生活费才200块钱,老师为我们省下的一顿饭钱不仅仅减轻我的经济压力,而且让我觉得非常温暖。”程才表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所以现在他请自己的学生们吃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外科的大部分医生在食堂都有一页账,我在第29页。”程才表示,请带教的学生吃饭已经成为外科的一个传统。
记者看到,在手术室食堂的账本上,每一页上方都标明了医院教授的姓名,账本上详细记载了学生们的进餐日期和金额。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饮食服务中心张经理介绍,每天都有医生教授和他们的学生在手术室食堂记账,这样的账本一年就要换三四个。“一般外科手术室的教授医生在食堂记账比较多,大概有十几位教授。在我们食堂,学生们吃饭记在老师账上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张经理说。
学生也会将这份温暖的传统传承下去
今年7月,24岁的冯异开始跟着程才学习。在带教时,程教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考问得很细,常常让他如芒在背,但是收获也巨大。在冯异的眼中,程教授严厉的背后藏着温暖。他回忆,今年7月第一次跟着教授上手术台,手术结束后,师兄们招呼自己到手术室食堂吃饭,餐费记在教授的名下。“看到我有点不好意思,师兄告诉我,这是传统。渐渐地我也体会到,这顿饭不仅仅是教授的关爱,更是对我们年轻人的鼓励,吃好了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冯异说,外科的教授们,别看教学的时候很严厉,但都是很心细很温暖的人。“我刚到临床工作时,就被安排为刚做完胆囊手术的程教授换药。我当时战战兢兢,生怕操作有误,但程教授全程放松,还帮我拍视频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我感到备受鼓励与温暖。“如今,我也习惯了跟着程教授上手术,吃饭不愁。”
冯异表示,自己未来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外科医生时,也会将这份温暖的传统传承下去。
(记者刘越 李银常)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