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广东深圳,6岁男童棠棠晚间食用巴坦木时,突然出现呕吐呛咳,之后便口唇发绀、面色青紫意识模糊,父母见状连番急救后均无效果,只能送往医院,经CT检查发现卡在右侧主气管深处,医生马上进行手术,异物取出后棠棠转危为安。
案例二:广东广州某餐厅内,一位顾客吃饭时不小心被食物卡喉,无法自行排出,店员黄先生发现后立即上前用海姆立克急进行急救,30秒后顾客卡喉食物被成功排除。黄先生表示,自己上学时学过急救法,店里也有过相关培训。
案例三:山东青岛,小女孩在家中误吞异物卡喉,表情痛苦地对爸爸说:“噎住了,吐不出来了。”父亲当即为女儿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10秒就将异物排出,挽救了女儿的生命。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我们,看似不经意的危机瞬间,很可能就发生在身边,坚果、纽扣、硬币、弹珠......不注意也会成为夺走生命的元凶。然而大多数人没有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甚至粗暴地用手抠,用工具试探,这样会导致窒息更加严重,损坏咽喉等器官,延误最佳急救时机,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您身边,海姆立克急救法,将帮助您挽救宝贵的生命。学会它!非常重要!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即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何操作?
①成人版
如果是成人,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②儿童版
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③婴儿版
5次拍背法: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5次压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④自救版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合并症及注意事项
海氏冲击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但愿永远用不到,但必须会用。中医院提醒您:不论是孩童还是成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随意讲话或大笑。对于儿童,家长要看护好,教育好,不要给孩子吃容易卡喉的食物(坚果、果冻、水果果核等),或让孩子把小物品吞入口中。若始终无法排除异物,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通讯员:牟宇)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