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应是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但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近日,《小舍得》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无论是正在“鸡娃”的父母,或是曾经被“鸡娃”的青年,都对此深有感触。
一部分人赞同“鸡娃”的做法,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应该在年少时就给孩子打好基础,才能让孩子今后的路更好走。但另一部分人认为“鸡娃”实为无奈之举,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倒逼形成教育“内卷”,这种“内卷”就像剧场效应,“所有人都站起来看戏,我们也就没办法再稳稳坐着了”。
无论家长们“鸡娃”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是教育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都不应一味地给孩子念“紧箍咒”,但也不是说让孩子野蛮生长、放任自流,而是要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孩子考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间其实很少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意愿,只是一股脑儿地给孩子报班补习,并未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想法。实际上,家长更多应该是作为一名引路人的身份,去发掘和引导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全权给孩子做主;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用正面反馈给孩子信心,耐心指引孩子做更深入的研究,激发孩子的兴趣,最终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鸡娃”更应当做的是想娃之所想,“鸡”娃之所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作为家长不应当抓着孩子的手画画,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执起画笔,给自己的人生画板涂抹上缤纷的色彩。(梁少飞)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