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这是海州常山,鲜红的宿存萼片包裹着紫红色的果实,可祛风湿……”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南麓一处山林中,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师生一边徒步,一边拿着采集袋和标本夹认真观摩。为专业教育融入劳动元素,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知识,将地方特色融入医学教育,这堂“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课既有内涵又有价值。
本着“大劳动教育观”的理念,康达学院倡导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打造劳动教育“专业+”有效场景,让学生们在专业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检验专业,本次“药学野外实习”就是劳动教育“专业+”的一次实践教学?!耙砸┯弥参镅А⑸┭?,学生们只有经过了观察、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笔诳谓淌ν趺人?,学中医的学生仅凭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耕实践,以加深对中草药的了解。
“枯叶子中间有果实,凸起像眼睛一样的是凤眼草;遇到野漆树的时候,老师开玩笑说这种树会咬人,其实是因为漆树让人过敏?!鄙腥さ牟梢┭暗闳剂丝荡镅г褐埔┕こ套ㄒ笛苄窃碌难叭惹?。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带着小镐头、铁铲、枝剪、采集袋和标本夹,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采挖草药标本,拍摄叶、花、果、茎等带有特征性的药用植物照片以备课后交流。
除了本校教师外,实践活动还特邀了连云港中医药传承代表人吴舟带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吴舟讲述了中医药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将“辩证施治”的诊治方法贯穿到教学活动全过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我们希望在技能育人中嵌入文化育人,让学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笨荡镅г阂┭Р恐魅涡烊何?。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医药类本科院校,康达学院坚持“扎根连云港、融入连云港、服务连云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服务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此前,康达学院药学部相关研究团队通过走访调研、资源考证,选取以连云港海州命名的13种药材,制作了“海州道地药材资源图谱”,供学生教育教学及市民深入了解本土道地药材使用。此次“中药资源科考”的成果也将继续用于地方道地药材研究,为助力港城医药资源探索与开发贡献新的力量。
近年来,康达学院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用结合发展道路,利用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发展及医药企业群聚集区位优势,从社会需要和产业需求出发,与企业合作成立康缘产业学院、翰森药学院、南医大智慧康养产业学院。近千名学生毕业后通过“绿色直通车”进入知名医药企业就业,多位企业高精尖专业及管理人才受聘为学院产业教授并走进课堂。院企双方在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对接与合作,携手打造院企“互通互融”高质量合作的全新格局,共同助力地方新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董鲁皖龙通讯员 王雪晴)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